人物
时段
朝代
古籍库 集部
称国风为淫风亦是误读论语郑声淫
为郑诗淫诗实不淫也亦误放郑声为放郑诗夫子三
百篇并不曾放郑诗也而后儒 王柏
曰不然郑诗实淫
朱子实放郑诗夫子三百篇已燬于秦火久矣今行世
三百篇是汉儒所伪造者实是闾巷浮薄之诗是淫 (第 13b 页)
缘日多。爱护庇覆。务除异己。如论语集注误引包咸及夏瑚商琏之说。张在中四书通證。阙此一条。以讳其误。又 王柏
所删国风三十二篇。许谦疑之。而吴师道反以为非。此类甚多。故其弊也党。自明正德嘉靖以来。主持太过。势有 (第 336H 页)
二家。佃安石客。下(一作卞)安石婿也。
诗说一卷。宋张耒。仅十二条。从宛邱集钞出。
诗疑二卷。宋金华 王柏
撰。一名诗辨说。竟欲删去野有死麇等三十一篇。而退何彼秾矣甘棠于王风。
文公诗传遗说六卷。宋朱鉴文公孙 (第 220L 页)
 唐艺文志。孔颖达,杨士勋,朱长才奉诏撰。马嘉运,王德韶,苏德融与隋德素覆审。四库全书总目。自刘向,刘韶,桓谭,班固。皆以春秋传出左丘明。左丘明受经于孔子。魏晋以来儒者更无异议。至唐赵匡。始谓左氏非丘明。盖欲攻传之不合经。必先攻作传之人非受经于孔子。与 王柏
欲攻毛诗。先攻 (第 244H 页)
。自孟子已疑武成。况其日月缪戾。事实错出。其改定者固也。洪范错简。苏轼,叶梦得,张九成,洪迈皆言之。 王柏
则并全经而移易。补缀之。曰。禹贡山水也。禹迹多在中州。而宋儒之训。在南渡之后。故往往于北条多误。考校 (第 266L 页)
释者。凡经文注疏家。务守前说。不敢自抒己见。而施氏乃能排击前人者。唐人之创见也。遂至于宋季。而郑樵, 王柏
之属。纷纷而起。拨弃旧说。至于改易经传而极矣。其源滥觞于此矣。
魏博节度观察使沂国公先庙碑铭云。奉敕 (第 346H 页)
。颂则鬼神宗庙祭祀歌舞之乐。以此例推之。则所谓体制词气。以时以地。以所作之不同等说。皆有条而不紊矣。 (王柏)
诗之变者何其多。而正者何其少耶。是皆气化人事之自然。易之阳奇阴偶亦然。(薛瑄)
关雎之乱。以为风始 (第 404H 页)
  [许谦]
许谦。字益之。金华人。父觥。淳祐进士。谦生数岁而孤。母陶氏。口授孝经论语。稍长。受业于金履祥。先是。何基学于黄干。传于王柏。履祥学于柏。而谦传履祥之学。世称为四贤。推原其统。接于朱熹云。荐之者章数十上。而终莫能致。隐居金华山。不出里闾四十年。浙东廉使王继学。尝访谦。称清气逼人

可畏。明日荐之。有录其举文至者。谦方讲说。目不一视。及门者甚众。独不授科举之文曰。此义利所由分也。卒年六十八。门人称白云先生。著有四书丛说,诗名物钞。
  [陈天端]
陈天端。字德修。临海人。侍郎公辅之后。咸淳进士。师事 王柏。
志洁行廉。为金华令。有能名。隐遁林壑。诗文极高。效陶渊明。只书甲子。
  [黄超然]
黄超然。字立道 (第 314L 页)
毛诗集解四十二卷。(宋李樗黄埙。)毛诗名物解二十卷。(宋蔡元度。)诗说一卷。(宋张耒。)诗疑二卷。 (宋王柏。
)诗传遗说六卷。(宋朱鉴。)逸斋诗补传三十卷。(宋人失名。)毛诗名物钞八卷。(元许谦。)诗经疑问七卷 (第 11L 页)
 炯庵曰。自长渊礼川之岸。距杭州之岸。只一水间之。统而言之。只此岸彼岸之人。此时恨不为海东青。朝发而夕次于潘生严生之屋也。湛轩胸中。泪将成涛。但不渗眼孔耳。不然则何能吐出梅酸檗苦语耶。余以为临别作极悽苦可也。四端之恻隐。七情之哀。政为此时准备耳。留积不泄。将何时用之。
湛轩曰。朱子集注。独于庸学论语。用功最深。而孟注

次之。于诗经则想是未经梳刷。如六义之不明。训诂之叠解。大旨之牵强。虽于鄙见。已有多小疑晦。但其破小序拘系之见。因文顺理活泼释去。无味之味。无声之声。固已动荡于吟咏之间。
 炯庵曰。宋史儒林传。 王柏
之言曰。诗三百五篇。岂尽定于夫子之手。所删之诗。或有存于闾庵(一作巷)浮薄之口乎。汉儒取以补亡。若如 (第 134L 页)
宇弘。桧水清风钦道懿。杏坛函丈早趍承。尊师恳恳诚弥笃。受业孜孜学益能。花紫田荆湛且乐。血斑 王柏
孝俱称。藏踪不是思清洁。没齿何曾慕显升。接物真醇无表襮。处身谦谨绝廉棱。才能本合岩廊贮。山野空教鬓发 (第 538H 页)
   前领相崔锡鼎。既纷乱经文。改换章句。言者迭出而攻之。其所自解者。初则以为一字不为移动。中则又引 王柏
诸人以自比。而稍服其纷改之实。末乃作一册子以进。条辨人言而广引背异于朱子者。以自文饰。其言之荒诞闪忽 …… (第 371H 页)
有本有末。而先其所当先。后其所当后。则修己治人之道。皆得其缓急轻重。而三纲领八条目之序。于斯举矣。自 王柏
以来。不知此义。乃辄随意移易。而先正臣李彦迪之见。未免同符。先正臣李滉所谓未见补传之益。适得破经之罪 …… (第 375L 页)
亦自欲阐明经义也。)况其心初出于好新求异。誇多斗靡。而非有意于经义者乎。(此非臣抑勒之说也。观其辄以 王柏
饶鲁自比而不欲尊信朱子。则其好新求异可知也。观其所引诸说。全不着题。而旁揽广援。以为眩乱之计。则其誇 (第 394L 页)